【资料图】
近日,万达集团因接手烂尾项目再次引发市场关注。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万达集团”)被选定为安徽万泓置业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万泓置业”)的后续投资运营机构,而万泓置业持有合肥知名烂尾项目万泓中心。
这不是万达今年以来接触的第一个烂尾项目,此前它还计划盘活江西赣州的巨亿广场,接管山西忻州最大的商业综合体田森汇。此外,还与困难房企建业和鑫苑达成了战略合作。然而,一个疑问随之而来,万达集团拿什么来“盘活”这些“烂尾楼”。
根据上海票据交易所票据承兑信用信息披露查询的结果,截止7月31日,多地万达城项目累计逾期的商票余额已经超过1.8亿元,这给万达的品牌信用带来了不小的隐患。由于万达主要依靠自身品牌输出来“盘活”“烂尾楼”,如此大规模的商票逾期,将为企业未来发展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多地万达项目公司商票逾期
来自上海票据交易所票据信息披露平台的信息显示,多地的“万达城”有商票逾期纪录,且至今未支付逾期商票。
以哈尔滨万达城投资有限公司为例,承兑余额高达3.69亿元,却只承兑了其中的3189.37万元。预计有超过1.23亿元的商票逾期,其中截止7月31日,仍然有1.05亿元的商票未能按期兑付。此外,重庆万达城投资有限公司、南昌万达城投资有限公司也出现了商票逾期。上述万达城逾期的金额已经超过了1.8亿元。
启信宝显示,上述万达城的控股权虽然早在2017年就完成了变更。但万达集团仍然透过旗下的大连万达商业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达商管”)仍然在一些城市的万达城拥有股份。比如,重庆万达城项目,万达商管拥有9%的股权。且这些万达城项目依然使用者万达的品牌,大规模的商票逾期,显然对万达信用不利。
而万达接手“烂尾楼”的初衷,恰恰看似是希望利用万达的品牌信用为项目做品牌背书。以万泓置业开发的“烂尾楼”——万泓中心为例,不仅更名为“北京路·万达广场”,万达还以万达投资集团合肥城市公司作为销售主体单位,代理销售项目剩余可售办公、车位和商业,并设立项目全资商管子公司全权负责招商、运营和物业管理。
此前,万达“盘活”的其他“烂尾楼”项目目前均已更名,包括上海崇明岛万达广场、黑龙江大庆让胡路万达广场、武汉汉阳万达广场、广州海珠万达广场等等。
信用输出受到巨大阻力
然而,万达所以频频向各地“烂尾楼”项目伸出“橄榄枝”,并非完全为了“学雷锋”。根据招股书显示,万达商管向投资者承诺2021年、2022年、2023年实际净利润将分别不低于51.9亿元、74.3亿元及94.6亿元,如未达成,则大连万达商业及珠海万赢(万达商管股东)将以零对价转让有关数量的股份或向投资者支付现金,以补偿投资者。而另一方面,万达商管的收入中来自万达集团及附属公司的关联交易额却一直非常高。从2019年至2021年的三年间,万达集团一共为万达商管提供了376.98 亿元的销售业绩,占到总营业收入的接近70%。营收对母公司的高度依赖,极易让投资者质疑公司的独立性。
8月15日,香港财汇局发布声明称,就若干交易对中国恒大和恒大物业的账目及审计展开调查。原因是恒大物业质押相关的贷款通过第三方(扣除费用后)回流至中国恒大,用作其一般营运。此事发生后,港股投资者开始对内地物业、商管、代建类企业营收高度依赖母公司的现象变得极为警惕。万达大规模用自身品牌“盘活”“烂尾楼”,或与此事有关。
然而,对万达来说,要想通过自身品牌“盘活”“烂尾楼”,难度却不可谓小。加之多地万达城项目公司商票逾期,让人们对万达品牌平添无数担忧,尤其是这些产品前身还曾经“烂尾”过。在这样的背景下,万达真能“盘活”各地“烂尾楼”项目?恐怕对掌舵人王健林是一次大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