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本市102个社区被命名为“2022年上海市老年友好型社区”。在虹口区老龄办指导下,虹口有6个社区成功获评。这些社区成为“上海市老年友好型社区”,靠的是什么?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嘉兴路街道香港丽园社区
为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社区链接周边资源成立“康邻坊”医疗服务团队,为社区老年人提供义诊、讲座、中医理疗、颈椎按摩等康养服务,已累计开展服务活动30余场;社区“金牌养老顾问”为老服务团队,关爱社区独居、失能、重残老人,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区的温暖;邀请老人参与社区自治,创建楼组及社区品牌特色。
通过民主协商、凡人美事投稿、“我为小区献一计”、楼组议事厅等多种方式收集群众“金点子”,将群众的“金点子”汇聚成社区治理创新的“智慧源”,打造和谐温暖的老年友好型社区。
曲阳路街道巴林社区
通过科技赋能,打造“智慧养老”新场景。包括依托社区卫生中心“智慧健康小屋”,让社区居民就近实现健康自我管理;为老送餐由传统向智慧送餐转型。
一方面依托区长者服务平台,利用大数据科学规划送餐路线、监督配送员配送时效、跟踪反馈老年人服务需求。
另一方面依托“曲阳生活e点通”平台,让老人通过手机APP或线下自助终端就可享受社区食堂、生活易购、家居维修、便民服务等八大类近百项线上服务;联合中国电信试点智能设备入户,为有需求的老年家庭免费安装智能水表;开展“申城出行一键叫车”试点,实现线上线下的叫车联动,为不善于使用手机叫车的老年人,提供了便捷的出行服务。
四川北路街道山一社区
山一社区有60岁以上老年1700人,老龄化程度达45%。社区积极打造“花香弄堂”,周边“衣食住行”设施齐全,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为老服务设施体系。探索建立“三纵”“三横”管家式养老服务新体系,通过学校、医院等社区单位和餐饮、养护等爱心企业携手共建,形成多位一体的养老服务新格局;率先推进社区养老服务“时间银行”项目,引导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提供非专业性、非家政类、风险可控的服务,用于将来兑换相同时长的服务,实现老年群体之间的双向共赢;精准定制养老服务,对于走得出家门的老人,提供市民驿站和社区文化中心等平台,让他们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提升生活品质。对于走不出家门的老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精神心理慰藉以及陪医送餐等服务。
北外滩街道久耕社区
围绕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安全、出行设施完善、社区服务便利可及、老年人社区参与广泛、孝亲敬老氛围宣传、科技助老智慧创新等方面,精心打造老年宜居社区,不断提高社区养老服务水平。
特别是在提升老年人的生活服务质量方面,“硬件+软件”双管齐下,在升级改造嵌入式养老空间——“耕·空间”的基础上,通过引入第三方机构,为“耕·空间”注入“软实力”。目前,这里不仅在工作日中午会提供为老助餐服务,各类日常课程也已达到12类,并会根据老人需求不断调整。“软件+硬件”的提升,让久耕小区的嵌入式养老空间用户黏度越来越高,已成为小区居民共享自治成果的新场域。
江湾镇街道虹馥社区
虹馥居民区地处江湾镇街道西北部,下辖虹馥里小区是市中心大型动迁安置住宅区之一。为更好地提升为老服务的质量与水平,该社区以老年人的获得感、满意度为落脚点,积极打造“宜居、幸福、和谐”的江湾特色老年友好型社区。
目前,社区“15分钟便捷生活服务圈”功能完善,并依托辖区内丰富的养老机构资源,为居民打造全链条的养老服务载体。在为社区配备智能健身苑的同时,还根据居民需求开设了唱歌班、舞蹈班、气功班、环保班、智能手机班等各类老年社会组织和文体团队,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自2018年起,每逢中秋、春节,社区志愿者会将“团圆饭”送到孤老们的家中,让老人们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
广中路街道灵新社区
灵新社区作为虹口区首个整体成片推进适老化改造的小区,大力推进“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项目,安装防滑扶手、防滑地砖等一系列适老化设施,消除风险隐患,累计约150户家庭受益。
结合“美丽家园+”项目建设,同步推进小区室外适老化改造,为老年人营造一个安全、舒适、健康的整体化小区环境。
2022年1至10月,为315位高龄独居老人安装了紧急援助产品“一键通话机”。通过“7*24小时”待命的呼叫中心为安装话机或老年手机的老年人用户提供“一键紧急呼叫”“一键信息咨询”“一键生活服务”“一键叫车”“一键陪医就诊”“一键报修”等便捷服务,从“医、食、住、行、康、养、护、询”八大方面解决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