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属于哪个国家(法国的首都是哪)
1666年,当中华民族还沉浸在康熙盛世的太平欢乐之中时,远在西方的英国伦敦却遭遇了战争、瘟疫和大火的多重打击,内忧外患天灾人祸之下,英国历史的分水岭究竟会走向何方?
(资料图片)
“666”在东方是六六大顺万事顺意的意味,而在西方世界,“666”却是魔鬼的象征。早在两千多年前,西方世界就一直对预言中的恐怖场景深信不疑,信众最多的一个当属《圣经》最后一章《启示录》中所记载的“审判日”。在安然度过公元1000年、也就是所谓“千禧年”就是“审判日”后,他们又觉得公元1666年会成为最终的“审判日”,而1666年的伦敦,一度让人觉得确实是“审判日”的到来。
《1666:瘟疫、战争和伦敦大火》以其独特的风格和视角,向读者展现了当年惨绝人寰的灾难纪实,还原了战争、瘟疫和大火让伦敦如炼狱般的惨烈状况,在经历了如此悲壮的灾难之后,从灰烬中涅槃重生的伦敦城中诞生了当时令人难以置信的科学和艺术方面的进步,为一百年多后英国通过第一次工业革命成为日不落帝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666年的伦敦,是无法阻挡的灾难,更是历久弥新的奇迹。
作者瑞贝卡·里迪尔聚焦1666年前后发生的重大事件和历史背景,通过对一些鲜为人知的原始档案的研究将一系列大大小小的事件串联起来,将皇室、贵族、将军、战士、医生、牧师、演员、科学家、平民、诗人等等不同阶层不同追求的人的生活交织在一起,讲述了他们在面对灾难时的不同处境、反应和态度。书中还精彩重建了当时伦敦的伦敦塔、大桥、城墙、码头、剧院、教堂、医院、墓地、街道等各种场景,生动形象描述了使六七万人丧生的瘟疫、激烈的第二次英荷战争、从法里纳面包房里的火星蔓延到全城绝大部分地区的滔天大火,栩栩如生的景象无不让读者感受到失去亲人和家园的悲痛,体会到人类在巨大灾祸面前的无力,和最后的那首诗《1666,奇迹之年》中的孕育的希望。
“我已经从这个炼金术的火焰中,
看到一个贵如珍宝的都市原型:
富有如那座西印度群岛因其而闻名的小镇,
铺满白银,一切神圣非凡、金碧辉煌。”
书中关于瘟疫的描写尤为让人印象深刻,在如今仍能看到三百多年前抗疫方法和态度的影子。小小的跳蚤通过船只上的老鼠和船员将阿姆斯特丹的鼠疫带来到伦敦,书中写到:“任何受感染的船只和船员要先经隔离,然后才能接近英国”,“隔离措施迅速出台,一些住宅被关闭”,“在城外建立疫房,让受感染者远离名众”,“向公众发布最新的医学建议手册”。当然也有颇为荒诞的一面,大多数医生选择逃离,窃贼趁机洗劫一空,护士建议食用人类粪便作为解毒剂、并鼓励饮用尿液,还有层出不穷的神奇的花粉、矿物、水银等药物和特殊的疗法蛊惑人心,尸体堆积如山随意丢弃的新教堂墓地,无不加重着居民的恐惧和死亡。
牛顿为了躲避瘟疫逃到乡下,在1666年被苹果砸中并开始思考研究万有引力定律,同年,《伦敦公报》正式发行,约翰·弥尔顿完成了《失乐园》,一位名叫克里斯托弗雷恩的年轻建筑师提出了一个重建新伦敦的卓越构想,完成了杰作圣保罗大教堂,从废墟里将伦敦变为金碧辉煌的“石凤凰”。
和每座城市一样,伦敦既是一个通俗有形的真实世界,又是一个想象意识的虚幻世界,在遭遇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多重灾祸之后,这个国家迅速完成了伟大的重构与转折,伦敦自此快步走向现代化都市建立之路。
巨大的灾难可以让一个文化彻底凋零,也能够激起一个民族的创新奋斗意识,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伦敦在1666年之后显然成为了后者。而作为四大古文明中唯一延续至今的华夏民族,在上个世纪不断遭受战争、饥荒、洪水、地震等天灾人祸的考验后,也终将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