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自动驾驶技术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自动驾驶分为有条件自动驾驶、高度自动驾驶和完全自动驾驶,并采取不同的安全措施,将有效引导人们的预期,避免产生误解。

近日,交通运输部发布《自动驾驶汽车运输安全服务指南(试行)》(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当天,重庆、武汉两地发布了自动驾驶全无人商业化试点政策,并发放全国首批无人化示范运营资格。我国自动驾驶商用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一个万亿元级别的广阔市场正徐徐展开。

任何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都需要推动商业化应用,将有效的技术转化为有用的产品,实现良性发展。近年来,随着一系列支持政策的逐步落地以及各地试点工作的有序开展,我国自动驾驶领域发展势头良好,技术研发和应用方面均位居世界前列。

不过,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应用,不光是解放了驾驶员,对于法律法规、交通秩序、通行规则等都会产生巨大影响,必须要提前建立相关规范,有备而不虞。

首先要明确自动驾驶的定义。当前有不少智能汽车厂商推出了辅助驾驶功能,但部分厂商出于营销的目的,有意或无意混淆了自动驾驶和辅助驾驶的概念,导致消费者产生了一定的误解,出现了一些事故,影响了自动驾驶的形象和推广。此次推出的征求意见稿,将自动驾驶分为有条件自动驾驶、高度自动驾驶和完全自动驾驶,并要求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安全措施。这些规定将有效引导人们的预期,避免产生误解。

其次是尽可能保证安全。自动驾驶提供的是交通运输服务,最重要最关键的问题还是安全。征求意见稿要求自动驾驶技术提供方全程监督产品安全性能。一方面,要细化准入标准,什么样的车辆和人员能够使用自动驾驶技术,达到什么样的技术水平才能提供自动驾驶,都需要有相关的规定,避免由于软硬件不达标、匆忙投入商用带来隐患。另一方面,自动驾驶技术需要有大量的数据积累和分析,要提前树立“防火墙”,让自动驾驶背后的个人信息、隐私数据等得到有效保护。

此外,还需要明确责任界定和划分。当前的法律法规对车辆、驾驶员以及保险公司的责任划分较为明确。自动驾驶技术普及之后,责任主体由人变为机器和程序,一旦发生事故责任如何界定也需要提前考虑。要通过技术手段保留车辆的核心数据和运行信息,帮助事后厘清事故原委。也要通过规则的重新制定,让责任划分有据可依。

自动驾驶技术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世界各国竞争的焦点领域,只有提前建立相关规范并在试点中不断完善,才能最有效发挥技术的作用,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