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香港8月15日电题:特写:香港中学生走进“故宫学堂” 感受中华文化艺术之美
新华社记者黄茜恬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为什么这个唐三彩瓷器的底部没有施釉?是因为时间太久掉色了吗?”
“为什么很多陶瓷都会做成上小下大,中间部分比较细的‘葫芦状’呢?”
“古人用什么材料让瓷器既光滑,又有好看的纹理呢?”
……
触摸着历史悠久的陶瓷文物,香港圣若瑟英文中学的学生们迸发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强大求知欲,将一个个有趣的问题抛给老师。
近日,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以中国陶瓷为主题,举办“触得到的文物”工作坊。来自圣若瑟英文中学的30多名学生,在中国古美术专家李宗鸿的讲解下,近距离观赏中国陶瓷文物,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感受中国文化艺术的魅力。
“在学校修读了中国历史课的同学请举手。”李宗鸿话音刚落,围坐于五张方桌的同学齐齐举起手。
讲座上,李宗鸿生动地向同学们介绍中国陶瓷文化的发展,从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到商代白陶、印纹硬陶……他深入浅出的讲解,让聚精会神聆听的同学们对中国陶瓷历史和技艺啧啧称赞。
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中学生们认真聆听老师讲解陶瓷文化(8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钢 摄
他还带来自己的陶瓷珍藏,让同学们欣赏来自唐朝、北宋和清朝的瓷器和瓷片,认识高超工艺之余,也借此近距离了解古人的生活文化与习俗。
中五学生吴灼禧说,魏晋南北朝时期部分瓷器带有莲花纹饰,而莲花在佛教中代表净土,可看出当时人们以玄学、佛学作为心灵寄托。
“各时期的陶瓷器物与其所处历史环境紧密联系,展现出不同的时代特色。我们可以从我国陶瓷发展历程窥探国家民生科技的发展。”说起自己的新收获,中四学生何乐言滔滔不绝,“我想将这些新知识与家人朋友分享,和他们一起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随后,同学们参观了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第三展厅“凝土为器:故宫博物院珍藏陶瓷”。
在国家一级甲等文物、北宋的“定窑白釉孩儿枕”前,中四学生李乐轩看得入迷。“看!定窑匠师独具匠心,将瓷枕塑造成一个天真、活泼、可爱的男孩形象。孩童眉清目秀,神情悠闲自得。”他说,这次的工作坊让他认识到,原来我们不仅可从中国各朝代的政制架构和外交政策去了解国家的发展,也可通过观赏文物来感知当时人们生活的时尚特点。
一同参加活动的圣若瑟英文中学校长潘永强告诉记者,他欣然看到同学们对中华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大家与讲解师互动频繁,“学生们带着好奇心来,带着收获离开,激发起他们学习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兴趣与动力,不虚此行”。
活动结束当晚,圣若瑟英文中学的陈老师与记者分享了吴灼禧写下的一段感想:“此次活动让我更加认识到,古人之智慧深深影响着今人,这也说明我们学习历史不仅是对着教科书管中窥豹,更可借文物一窥堂奥。今天我获益良多!希望未来不断增进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