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中旬,瓜果飘香,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新梅迎来大丰收。国内多家电商平台、近千家经销商会聚在此,将这甜蜜的果实送到全国各地。
看着此情此景,很难想象,20年前,新梅产业也曾在这片土地遭遇“水土不服”,不少果农“望梅兴叹”,守着好资源却种不出致富果。从“水土不服”“望梅兴叹”到今天的“遍地开花”“靠梅生金”,伽师新梅产业经过了怎样的艰辛探索?
【资料图】
规模化种植:让地里长出“金果果”
走进伽师县英买里乡拉依力克村,颗颗饱满的新梅挂满枝头,一阵清香扑面而来。
“不要小瞧我这2亩地的新梅,今年靠它收入4万元不成问题,还没采摘,内地客商就‘一把子’抢购了。”村民热合马尼江手起“梅”落。
同村的达吾提·买买提也抢着摘下果子,让记者品尝。“我们伽师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种出的新梅格外甜。我去年加入京东农场,只管种,销售不发愁,今年价格好得很。”
“我们村新梅种植面积超过3150亩,其中挂果新梅2100亩,产量预计达2100吨、产值4000多万元,新梅产业收入占全村人均纯收入的一半以上。”拉依力克村党支部书记阿卜杜守库尔·麦麦提介绍。
新梅是一种年轻果品,从国外引进之初,也曾面临“水土不服”的尴尬。伽师人没有气馁,邀请省内外专家“传经送宝”,奔赴林果产区虚心求教,不断实践再不断改良,最后筛选出“新梅1号”“新梅2号”“新梅3号”三个品种。
20年间,新梅在伽师县不断实现着从小果园零星种植到产业园规模化发展、从粗放式管理到专业化技术服务的转变,不断推动着新梅产业量的发展和质的飞跃。
像拉依力克村一样,伽师县目前共有新梅专业村127个。伽师县委副书记王永介绍,全县新梅种植面积占全国的40%、产量占全国的60%,今年全县新梅产量预计超过16万吨。
产业化经营:让新梅运得出卖得好
林果种得好是基础,运得出、卖得好才是关键。对成熟期短、不易保存的新梅来说,更是如此。
从2017年开始,广东援疆充分发挥自身资金优势、招商优势,聚焦品质提升、扩大销售、强化补链延链强链等方面,扶持伽师新梅产业壮大发展。
特别是2021年,在广东援疆和佛山市的鼎力援助下,伽师县筹集3.8亿元建成粵伽新梅产业园。园区配套冷藏保鲜区、加工生产区、交易服务区等,着力打造产学研一体、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区。
产业园内,京东物流的12条智能分选生产线开足马力生产。新鲜采摘的新梅,在生产线上完成自动分拣,装入统一标识的包装筐,在恒温车间完成自动化加工。“告别了人工分选、车拉肩扛,真正实现了全流程自动化拣选,每天可加工新梅超50吨,确保陆地运输3天内、航空运输2天内送到顾客手中。”生产线负责人介绍。
8月21日上午,新疆2022年首趟新梅冷链专列开行,32只冷链集装箱满载720吨伽师新梅从喀什站驶出,开往西安市。冷链集装箱24小时不断电,每5分钟更新一次箱内数据指标,保障着新梅的新鲜度。按照计划,今年将开行5趟专列,运送3600吨新梅,总价值超7000万元。
更有先行者积极推动伽师新梅勇闯国际市场。7月初,乌鲁木齐海关审批通过了喀什地区某企业申请的出境水果果园注册登记。首批通过认证的新梅果园占地约1000亩,年产量在1500吨左右。这也是全疆首个获得出口资质的新梅果园,企业计划将新梅出口至东南亚等地区。
眼下,通过“线上销售+线下销售”两张网,依托“京东销售平台+网红直播带货”线上模式和线下1万余家门店,伽师新梅正走向国内外大市场。
文旅融合:续写新梅“甜蜜”故事
新梅紫,产业旺,丰收的果农笑开颜。如何让新梅产业链更长、收效更大?以“新梅元素”为核心走文旅融合道路,是伽师县和广东援疆给出的答案。
7月28日晚,广州标志性建筑广州塔上,“排排坐,吃果果,你一个来我一个,伽师新梅,亚克西!”的字样开始滚动出现。当天,在广州市越秀区、天河区的多块电子屏上,同步播放了伽师旅游宣传片,新梅成了推介伽师县的名片。
在伽师县579县道与东环路交界处的新梅广场,屹立着一座高约5米、直径4米的新梅大型陶瓷雕塑。这一雕塑将伽师新梅、伽师瓜、七彩山、西克尔湖等元素与佛山醒狮元素完美融合,成为伽师县地标性雕塑。
今年7月底,佛山援疆工作队以伽师新梅、伽师瓜为原型,创作的拟人化动漫IP形象“美梅(伽师新梅)”和“瓜墩墩(伽师瓜)”正式上线,并成功推出首期32个微信表情包,借助新媒体来讲述伽师的发展故事。
更多的新梅故事正在伽师唱响:中国农科院营养健康食品产业创新研究院、新疆农科院新梅特色产业技术研究院来了,智能温室大棚、连拱设施大棚、露地栽培示范园拔地而起;外地求学的大学生们返乡了,在林间树下开起直播:“我们伽师新梅,肉质细腻,香味浓郁,咬一口回味无穷,就俩字——好吃”;农民合作社和外地客商信心更足了,果汁、果干、果酒、果酱22种产品接连上市,不断出新。在伽师和更广阔的南疆大地,这样的甜蜜故事越来越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