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9月23日讯 (记者 仝选)北京市海淀区作为全国科技创新核心区,是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区和全国首批“双创”示范基地。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北京市海淀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9.3万件,占北京市有效发明专利总量的47.7%。如何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营造优越的知识产权营商环境,成为海淀区政法各单位的重要工作。

“良法善治”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北京站采访活动现场。中国网记者 仝选 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日,“良法善治”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北京站采访团走进北京市海淀区,深入了解海淀区政法部门联动,统筹建立“全链条”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机制的工作成果。

前端服务治未病,海淀区人民法院创新“源头回溯”治理机制

据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民五庭副庭长李莉莎介绍,近年来,海淀区人民法院通过打造和拓宽知识产权“源头回溯”治理机制,持续推动纠纷源头预防、柔性化解。该机制成功入选北京市“两区”建设第一批改革创新实践案例,为北京市政法系统内唯一入选案例。

据悉,2021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达成2020东京奥运会及2022北京冬奥会赛事转播短视频战略合作,快手正式获得奥运会转播版权。在东京奥运会期间,某APP将自身的应用跳转协议设置为与快手某文字商标相同的内容,导致用户无法正常进入快手APP,进而拦截快手流量。快手公司诉至海淀区人民法院,海淀区人民法院综合考虑原告平台的内容需求,被告拥有的内容资源等居中调解,最终促成原告、被告在内容供应上实现商务合作,双方从对立到合作,实现共赢,彻底定分止争。

“源头回溯”诉源治理机制以类案同质化争点为突破口,引导双方就和解标准、原则、方式等达成共识,促进现有及潜在纠纷“一揽子”实质化解。近三年,在诉前阶段成功化解大型互联网企业间的互诉纠纷30余件,涉诉标的额超过4亿元。海淀区人民法院通过回溯纠纷源头、促进批量化解,成功助推相关行业合规有序发展。

深化检企联动 海淀区人民检察院开启“微微计划”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海淀区平均每天诞生50家科技企业,这些科技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是全国的4.6倍。如何为众多的中小微企业提供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守护好这些企业的创新微光?海淀区人民检察院有一套更全面的“面诊方案”。

在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过程中,海淀区人民检察院了解到中小微企业面临的知识产权维权难题,自2021年上半年启动了服务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微微计划”:针对辖区内高等院校自主创业团体和中关村科技创新企业集群,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厚植经济发展法治土壤。同时,充分发挥“检察院+工商联”合作共赢机制优势,共同为辖区软件研发、医药制造、便民服务等多个行业的中小微科创企业提供对口法律服务。

“微微计划”效果如何?北京一家中小企业创始人袁国术在通过海淀区人民检察院的“面诊方案”后,成功解决了知识产权维权难题,他说:“有了海淀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的专业建议,我们觉得维权有了明确的方向,思路更加清晰,抓住了重点,少走了很多弯路,心里更踏实了,也更加意识到企业建立知识产权风险防控体系的重要性,以及前期做好知识产权专项领域合规的必要性。”

守护创新高地 海淀公安打出知识产权暖企“组合拳”

据海淀区委政法委副书记高超介绍,海淀区每年产出的知识产权成果显著,作为这片创新高地的守护者,近年来,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立足保障民生和服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打出暖企“组合拳”,让辖区企业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海淀公安分局环食药旅中队副中队长刘旭表示,面对近年来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的侵权手段不断技术化的新形势,海淀警方在以打促整的同时,注重办案经验提炼、工作流程优化,强化行政部门间联席会商,积极构建知识产权保护的高效运行机制。同时,主动对接海淀区检察院、法院、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制定完善联动响应机制,共享执法信息,共同应对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犯罪问题,形成“一盘棋”工作格局。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几年,海淀警方充分发挥网警职能优势,对涉网违法犯罪开展规模化、集团化、链条化打击,特别是对严重影响企业经营和发展的黑客攻击、网络黑产类犯罪案件开展集中攻坚,有力维护网络空间安全和网上秩序稳定。同时,不断完善和规范涉企类涉案银行账户查询、冻结、解除工作,细化涉企犯罪立案标准和证据指引,建立常态监督机制,切实保障企业合法权益。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