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牧区行·新疆篇⑧】

从师部五家渠市出发,穿过将军戈壁,翻过乌龙布拉克山,再经过近6小时的颠簸,车子终于驶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北塔山牧场。

来到这里,眼前一亮。从牧场观景台远眺,一栋栋依山而建的红顶白墙的新居错落有致,羊群散在缓坡上,犹如镶嵌在金山上的粒粒珍珠。


【资料图】

北塔山牧场地处中蒙边境,守护着近70公里的边境线。这里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全年大风天气近300天。

“过去,这里‘有山没有树、有沟没有水、有地不长草、风吹石头跑’。”北塔山牧场副场长崔毅杰告诉我们,北塔山曾是国家级贫困牧场,偏远、贫瘠、高寒横亘在牧场脱贫致富的道路上。

恶劣的自然环境没有阻断兵团人屯垦戍边的豪情,也没有阻断兵团人追求幸福生活的步伐。打赢脱贫攻坚战,“硬件”“软件”齐发力——牧民们告别了涝坝水,用上自来水;告别了煤油灯、蜡烛,用上电灯;告别了“搓板路”,通上了柏油路……牧场建设突飞猛进,场区面貌日新月异。

“建场之初,牧工逐水草放牧,居住分散,生活不便。”崔毅杰说,现在,人们从毡房、土坯房搬进了现代化小区,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跟随崔毅杰的脚步,记者来到牧场居民巴合达·居马拜家中,客厅装修一新,书房宽敞明亮。13岁的女儿巴合达尔·巴合达放下手中的手工,指着山下的学校给我们看: “那就是我们的学校,多漂亮!那是大操场……那边是多媒体教室、音乐教室……”

“这孩子喜欢跳舞,过去,只能在露天广场上练习,一到冬天,天寒地冻只能作罢。如今,牧场有了设施齐全的职工文化活动中心,想啥时候去都可以。”妈妈插话说,能和自己的小伙伴们一年四季跳舞,巴合达尔·巴合达可开心了。

对于巴合达尔·巴合达来说,还有一件更开心的事儿:当护边员的爸爸每隔10天就可以下山与家人相聚。而在过去,山路崎岖,路况不好,父亲很久才能下一次山。一条条崭新的道路,连通了北塔山和外面的世界,也引领着人们走向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夜幕降临,牧工群众三三两两,在蜿蜒曲折的观景台木栈道上散步。绚丽的灯光映衬着街心广场,巴合达尔·巴合达和小伙伴们唱着歌、跳着舞,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本报记者 李慧 王艺钊)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