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三季度,与南方热到过头的天气相比,A股的表现渗透着丝丝冷意,沪深300、科创50、创业板指的累计跌幅都在15%以上,股市似乎提前“入秋”了。
不过,大盘15%的跌幅与三季度新股普遍下跌相比,实在算不得什么。
根据统计,将北交所转板上市的公司计算在内,2022年三季度A股共有133家公司上市,首日大多收涨。但将统计区间拉长为“上市首日收盘价~9月30日”后可以发现,剔除上市不足1个月的公司,剩下的83家当中,仅有19家累计上涨,而累计下跌超过30%的达到36家。
主板新股成“避风港”
剔除上市不足1个月的公司之后,三季度上市的公司当中有17家是在沪深主板挂牌,这些公司上市首日大多封死44%的涨停板,三季度的累计涨幅均值达到31.55%,但仅有两家公司截至9月30日处于破发。
作为参考,创业板和科创板三季度新上市公司虽然更多,但三季度的表现却更差,合计58家新上市公司中有33家截至9月30日仍然破发,破发率达到56.8%,这和上市首日平均上涨超过30%形成了鲜明对比,上市首日上涨之后就进入连绵下跌。值得关注的是,三季度科创板新股的平均破发幅度为1.35%,无疑是“股均破发”。
进一步分析后可以发现,上述17家主板上市公司当中,弘业期货上市至9月30日的累计涨幅超过360%,在所有三季度上市公司中排名第一。此外,立新能源、宝立食品的累计涨幅也在60%以上。
主板新股为什么三季度表现最强?有两个原因值得关注:
其一、个别新股发行价超低。在三季度上市的主板新股当中,有4只的发行价低于5元,其中弘业期货仅有1.86元。就是这只弘业期货,在上市首日44%封死涨停之后,又连续拉出了16个涨停板,其中15个还是一字涨停。
其二、“与生俱来”的低PE。根据规定,目前主板新股发行时,对应的市盈率一般需低于行业均值,同时也低于23倍。实际操作中,为了获取更高的发行价,很多主板新股的发行市盈率都贴近了23倍的上限。三季度上市超过一个月的主板新股当中,仅有源飞宠物和常润股份的市盈率低于22倍。
不过根据统计,就算个股的发行市盈率纷纷贴近甚至超过23倍,三季度上市超过一个月的主板新股当中,仅有弘业期货、农心科技、鼎际得这三家的市盈率高于行业均值。
作为对比,可以市场化定价,对发行价限制较松的科创板和创业板当中,除了3只科创板新股未公布发行市盈率以外,三季度上市超过一个月的55只个股当中,有41只的发行市盈率高于行业均值,其中菲沃泰、华大九天、海正生材、海光信息、隆达股份的市盈率是行业均值的5倍以上。
机构观点:不要期待“大肉签”了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就算主板新股估值偏低,但在新股整体估值仍旧偏高,加上近期市场行情低迷的情况下,新股自身表现低迷并不令人意外。对此,有机构人士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深圳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的研究员陈天彤在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时指出,“闭眼打新”、“一中就是大肉签”的时代应该是一去不复返了,投资者要学会适应未来市场的新常态。他认为,新股破发潮实际上是询价新规实施后,新股定价市场化的必然结果。机构在新股定价时有了更多的空间,但是为了入围一些热门赛道的公司,给出了不符合上市公司内在价值的发行价格,最终造成破发。
陈天彤在受访时也指出,市场的走弱对破发具有催化作用,部分破发企业目前已经超跌,未来大盘如果反弹,这些企业的股价有望很快回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