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海天味业多次登上热搜。10月9日,海天味业表示:海天味业产品销往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公司均有高中低不同档次的产品,均销售含食品添加剂的产品及不含食品添加剂的产品。10月10日,海天味业的股价开盘即下跌,目前跌幅已经超过8%,截至记者定稿,海天味业当前股价为75.68元/股,总市值约为3507亿元,较前一个交易日,总市值蒸发约330.87亿元。

在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海天味业多次登上热搜,相关话题有#海天味业回应酱油添加剂争议##海天味业参与起草酱油行业现行标准##海天味业再发声明否认双标#等等。

这些话题背后均有一个共同的起因,那便是老生常谈的添加剂问题,为此,海天味业已经三度公开回应,调味品协会也为其出面声援。

在最新的回应中,海天味业表示:海天味业产品销往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公司均有高中低不同档次的产品,均销售含食品添加剂的产品及不含食品添加剂的产品。

10月10日,添加剂风波后的第一个交易日,海天味业的股价开盘即下跌,目前跌幅已经超过8%,截至记者定稿,海天味业当前股价为75.68元/股,总市值约为3507亿元,较前一个交易日,总市值蒸发约330.87亿元。

三次回应打消不了疑虑

海天味业此番风波,最早可追溯至自媒体博主“辛吉飞”今年9月份发布的一则以添加剂勾兑酱油的短视频,虽然在这则短视频中,辛吉飞自始至终并未提及“海天”任何一个字。

辛吉飞发布的短视频引发广泛关注,有网友便在社交媒体上晒出了自己买的海天酱油,并通过对比国内外产品的成分差异发现,在日本销售的海天酱油除了水、大豆、小麦以及食盐、砂糖之外,并无其他添加成分;而在国内的海天酱油还添加了焦糖色、苯甲酸钠、三氯蔗糖等添加剂。

此外,还有部分短视频博主以此为“流量密码”,炮制“酱油致癌”等谣言,海天酱油的添加剂“双标”危机彻底爆发。

针对“双标”质疑,9月30日,海天味业第一次声明称,公司产品都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生产,且所有产品添加剂的使用均符合我国相关标准法规要求。随后,海天宣称要对造谣“酱油致癌”等言论的短视频账号将进行起诉。

不过第一次声明并未平息质疑,此时又有网友提出海天味业参与起草酱油行业现行标准,属于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

10月4日,海天味业第二次发布声明,表示用食品添加剂来误导消费者认为中国食品比外国食品差,要么是不明真相,要么是别有用心;而企图用“双标”来挑起矛盾对立,不仅打击了国人的消费信心,还会严重影响“中国造”的世界声誉。

对于该回应,仍有消费者认为,用不同类型产品来说明企业在国内外执行不同的标准有失偏颇,且将企业问题上纲上线,态度过于傲慢。

10月9日,海天味业上市公司发布澄清公告:海天味业产品销往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公司均有高中低不同档次的产品,均销售含食品添加剂的产品及不含食品添加剂的产品。国内作为公司最大的消费市场,为了满足广大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在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的同时,国内的产品线种类更为丰富。截至目前,公司生产经营未发生重大变化,请广大投资者理性投资。

事实证明,三次回应打消不了疑虑,10月10日,海天味业开盘跌近8%,市值蒸发300亿元。

“酱油茅”遇增速放缓瓶颈

“双标”舆情汹涌背后,海天味业今近些年的业绩情况也并不如意。

公开信息显示,海天是一家专业的调味品生产和营销企业,生产的产品涵盖酱油、蚝油、酱、醋、料酒、调味汁、鸡精、鸡粉、腐乳、火锅底料等十几大系列百余品种500多规格,年产值超过两百亿元。其中酱油、蚝油、调味酱、料酒、醋是目前公司最主要的产品。

2014年2月,海天味业在上交所主板上市,此后的7年间,公司营业收入始终保持了双位数增长,且多数情况下,超过15%;归母净利润增幅除了2016年以外,始终维持在20%左右。在公司主业酱油品类,其产销量连续二十余年全国第一。海天味业股价也在2021年年初达到历史最高点152.14元/股,市值一度突破7000亿元,被誉为“酱油茅”。

然而,2021年过完,海天味业最终却交上了一份业绩增长放缓的答卷。数据显示,这一年公司实现营收250.04亿元,同比增长9.71%,其中,酱油实现营收141.88亿,同比增长8.78%;归母净利润为66.71亿元,同比增长4.18%。这是自上市以来,海天味业营收增幅首次下滑至10%以下。

2022年上半年,海天味业业绩依旧疲软,实现营收135.32亿元,同比增长9.73%;归母净利润33.93亿元,同比增长1.21%,净利润增速创新低。公司市值距离高点也蒸发了超过3000亿元,9月30日收盘时为3837亿元。

海天味业在9月26日的半年报业绩说明会上也表示,疫情给部分地区的餐饮业务确实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对于一些在餐饮渠道销售比重较高的品类,受影响程度会更大一些。对于实现今年营业目标,目前确实面临非常大的压力,但海天不会轻易放弃和放松目标,不会对目标进行调整。

“双标”风波之后何时翻身?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疫情等因素对海天味业在餐饮渠道的业务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如果放眼酱油行业,其业绩增速增速放缓的原因或不止于此。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酱油总产量于2015年达到1011.9万吨的高峰,此后呈现出降低态势,2021年的总产量仅为788.15万吨。与此同时,中国人均酱油需求量,已从2015年的7.28千克降至2020年的4.86千克。市场需求量整体呈现出萎缩态势。

由此反映到海天味业身上便是,酱油销量增速的下滑。从2018年到2021年,其酱油产品营收增速从15.85%一路下降至8.44%。

在主业增长放缓的情况下,海天一方面丰富产品线,发力蚝油、醋、调味酱等其他调味品产品,甚至跨界做起饮料,寻找业绩第二增长点,另一方面,将广告投入维持到了较高的水平,在近6年,海天广告费花费了约27亿元,赞助了多档综艺节目。但从今年上半年的细分品类增长情况来看,海天仍在失速。

2022年中报显示,酱油同比增速仅剩6.8%、蚝油增速仅3.6%、调味酱同比下滑3.6%,其他调味品同比增长39%,增速较为亮眼,但在营收中占比仍较小,仅有12.33%。

在此前业绩说明会上,海天味业称,在实现今年营业目标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公司将通过各种措施提振员工和经销商信心,保存量,抢增量,但如今来看,品牌修复成为了公司当务之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