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太空探索永无止境,同学们好!”10月12日,“天宫课堂”第三课开讲。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在问天实验舱内面向广大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
30年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中国第一代航天人许下建造中国空间站的愿望。今天,中国空间站内,从“天宫课堂”第一课首次亮相,到二次授课引入空间科学实验,再到此次“出差三人组”与青少年一起天地互动,观察空间科学实验,“天宫课堂”成为展示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一个生动切口——我们不仅能够从中深刻体会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快速发展,公众尤其是青少年与太空的距离也在不断被拉近。
这堂有趣的课,每处细节都凝结着中国强大的科学技术。问天实验舱是中国空间站的首个实验舱段,搭载多个科学实验柜,拥有强大的空间科学实验能力。中国空间站的拟南芥种子和水稻种子长势良好,是国际上首次对水稻在空间站开展“从种子到种子”全生命周期的培养研究。空间站上的测控与通信分系统高效助力了实时课堂互动,搭建起天地往返的“信息天路”,为太空授课的顺利进行提供了稳定可靠的数据传输支撑。伴随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可以看到,“天宫课堂”的课堂规模越来越大、课程越来越丰富、画面越来越稳定清晰。
航天事业的科技创新,更为我国的航天科普教育增添趣味性,而这些趣味科普将成为养料和驱动,激发更多青少年对科学的热情。水球在太空中为何变“懒”了?微重力环境下两个扳手“翻跟头”时为何姿势不一?在太空用超长吸管喝果汁费劲儿吗?约50分钟的太空授课让人意犹未尽,科学的种子在广大青少年的心里生根发芽。
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是实现国家创新发展的同等重要的两翼,极具亲和力、感染力的“天宫课堂”,不仅让广大青少年大开脑洞,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崇尚科学的精神。
日前,在国际空间站执行任务的意大利女航天员发布了一组太空摄影作品,并配了《兰亭集序》中一句描绘宇宙景观的古文: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对此,10月13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点赞,表示探索与和平利用外空会促进全人类的共同福祉。“天宫课堂”已经点燃越来越多青少年的科学梦想,当前,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持续发展,中国空间站建造已进入收官阶段,可以预见,星辰大海的征途上,“天宫课堂”播种下的科学种子必将结出丰盛果实。(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