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到,菌菇笑,喜湿喜温的菌菇最能体会春天的湿润与暖意。位于闽东山区的古田县拥有“中国食用菌之都”美名,春回大地,当地食用菌种植、生产正迎来今年第一个旺季。
位于大桥村的古田县大桥鑫利食用菌辅料市场里一片忙碌,工人们忙着将一袋袋棉籽从仓库中搬出装车,满载后的卡车马不停蹄前往市场门口称重过磅,赶赴下一个目的地……经由市场售出的棉籽、麸皮等食用菌辅料将被运送至各个加工厂,经过消毒灭菌等一系列工序加工后,制成承载食用菌生长所用的菌包,最后送至菇农手中。
“今年开春食用菌行情比较好,大家都比较有干劲!”大桥村党总支第一支部书记李胜说,开春以来,银耳等食用菌销售价格迎来一次上涨,间接带动了辅料销售,市场平均每日售出500多吨辅料,销量同比去年增长约20%。
(资料图片)
食用菌辅料销量上涨的同时,食用菌菇棚“光伏+”改造项目也让不少菇农尝到了甜头。
吉巷乡前垅村完成改造的菇棚棚上发电,棚下养菇。新华社记者李昊泽 摄
不同于“塑料布墙+茅草棚顶”的传统菇棚,在吉巷乡前垅村,高大的标准化菇棚鳞次栉比,棚顶一块块太阳能板映射着明亮的阳光,棚中高大的木架上,一排排菌包俨然排列,前垅村菇农兰前正忙着采摘今春第一茬猴头菇,采下的猴头菇经烘干装袋后码满了自家一楼客厅。
“新菇棚里既宽敞又清爽,不仅可以放下更多菌包,人在棚里操作也更方便。”兰前说,自己管理的30多个菇棚完成一茬采摘可以获得20000多斤干品猴头菇,亩产量超6000斤,受惠于菇棚改造项目,村里菇农干品猴头菇亩产量普遍提高了25%左右。
吉巷乡党委副书记卢仁泓介绍说,曾经的菇棚低矮杂乱且憋闷,不时因电线短路、菌菇呼吸作用放热引发火灾,改造后的新菇棚通过专门规划电线线路和通风设计,大大降低了火灾隐患,不仅如此,全村棚顶的太阳能板每月还能产生约25万千瓦时的清洁电力。
前垅村猴头菇收获正忙,银耳精深加工也马力全开。宁德晟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冻干银耳羹生产车间里飘着香甜的味道,经过清洗、切割,一朵朵晶莹剔透的银耳被熬制成热气腾腾的银耳羹,送入冻干机加工36个小时后,一块块冻干银耳羹“出炉”,静静等待消费者用热水赋予第二次“绽放”。
冻干银耳羹生产车间里的工人们正将熬制完成的银耳羹装入模具。新华社记者李昊泽 摄
凭借冲泡即食的便捷性,冻干银耳羹赢得了很多年轻人的青睐。“今年前来洽谈的客户明显多了不少,开年订单量较去年同期增长了近30%,可以预见,目前的6条冻干银耳羹生产线很快就要饱和运行。”宁德晟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开亮介绍说,相较于直接销售干品银耳,经过精深加工生产冻干银耳羹不仅提升利润约30%,还带动超120名工人稳定就业。
古田县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周翔说,近年来,古田县不断推进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已经初步完成食用菌产业园区域化布局,食用菌三产融合发展势头良好,预计2023年全产业链产值将达到260亿元。(记者李昊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