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这是令人激动的一天。5月30日9时31分,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16时29分,“神十六”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整个对接过程历时约6.5小时。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

神舟十六号升空并与空间站对接,翻开了中国空间站任务的澎湃新篇。中国空间站任务分为三个阶段,此前已经翻过了关键技术验证、在轨建造两座大山。在此基础上,建造空间站的最终目的是开展科学应用,用于科技研究、科普教育和国际合作等,目标是取得有重大科学价值的研究成果和取得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应用成果,这正是“应用与发展阶段”所承载的厚重意义。未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也将于今年接续造访中国空间站。

回首来时路,处处皆传奇。当神舟十六号接过接力棒,一往无前地向着星辰大海进发,不能忘记的是这一路走来的步步脚印,不能忘记前人的一次次全力冲刺。从第一阶段发射天和核心舱、两艘载人飞船和两艘货运飞船,在轨验证7大关键技术,到第二阶段在2022年实施6次飞行任务,直到神舟十五号站好最后一班岗。当昨天的新闻一次次成为今天的历史,我们看得到力量的积累、火炬的传递,也意识到中国空间站的发展已经飞入了高速航道,新篇章的书页越翻越快,新的故事也会越来越精彩。

神舟十六号与空间站对接是我国空间站事业的一次里程碑意义式的突破,而当我们把观察的聚焦拉近,还会发现太多关于“突破”的故事。以本次的航天员乘组为例,从整体上看,首次包含了“航天驾驶员、航天飞行工程师、载荷专家”3个航天员类型,不仅折射出我国载人航天与空间站技术的成熟,也意味着中国航天进入了一个更加专业化、精细化的发展阶段。而以个体视角来看,“英雄航天员”景海鹏第四次开启飞天之旅、朱杨柱成为中国空间站首位航天飞行工程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桂海潮成为了第一位非军人出身的航天员,都是涂满“突破”底色的故事。当个体的突破与事业的突破、国家的突破交相辉映,奏响的是砥砺奋进的时代强音。

目前,我国空间站已经全面建成,并进入为期十年以上的应用与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将为促进我国空间科学、空间应用、空间技术全面发展,进一步提升工程近地轨道综合能力和技术水平等做出重要尝试与努力。这一阶段也有望在新奇量子现象研究、高精度空间时频系统、广义相对论验证以及生命起源研究等方面产出高水平科学成果;还将开展天宫课堂太空授课活动,让载人航天再次走进中小学生课堂……我们相信,未来,航空航天绝不会仅仅是时代的宏大叙事,也会让发展的成果飞入寻常百姓家,让航空航天带来的科技成就与百姓的日常生活“擦出火花”。

当火箭点火升空、飞船遨游天际、空间站穿梭星辰,所有中国人心中的骄傲与兴奋都是洋溢的。这样的骄傲感我们已经非常熟悉。5月28日,国产大型客机C919从上海虹桥飞抵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正式投入商业运营;5月29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表示,近期,我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已启动实施,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接二连三的喜讯注脚着历史与纪录,也注脚着发展与奋斗。今天的中国,是圆梦的中国,站在新的历史方位,点点星火必将汇聚成更多斑斓的梦想。(吕品)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