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意是带娃娃去见世面,去认识大海,去放松开心,却让我这个妈妈永远生活在悔恨和自责之中……”6月26日,一位妈妈在网上分享了她的悲痛经历:6月初,她带着五六岁的儿子程程(化名)去海口玩了一趟,只是去海边游了一次泳,竟感染了罕见的“阿米巴原虫”,最要命的是,这个病目前没有特效药,死亡极高。

王金磊 摄

6岁男孩海边游泳后感染“食脑虫”!


【资料图】

6月初,程程妈妈和家人带着儿子到海口旅游,回来后过了两天(6月9日),孩子就开始发烧了,39℃。6月10日、12日、14日连续3次到医院就诊、输液等,都没有退烧和找到病因。

因为高烧一直不退,6月15日又转到上级医院。此时孩子的病情更严重了,头痛、嗜睡,还出现严重呕吐症状,吃什么就吐什么。后面血压、体温持续下降,很快变得意识不清,陷入了昏迷。于6月19日住进了重症监护室(ICU)。

程程妈妈发文提醒截图

CT检查结果显示,孩子颅内压很高,脑部组织损伤严重,可能要面临开颅手术。孩子的病情非常迅速的恶化,手术行不通,保守治疗也效果不明显。

6月25日,程程的脑脊液检测结果出来了,令所有人没想到的是,孩子感染的竟然是“阿米巴原虫”,也叫“食脑虫”。最要命的是,这个病目前没有特效药,死亡率高达90%以上。因此,在国外阿米巴原虫又有“食脑虫”的恶名。

然而,阿米巴原虫感染并非个例。接诊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感染科主任黄丽素主任医师介绍,2023年年初,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感染科就收治了一例阿米巴原虫感染患儿,是一个小学三四年级的男孩。

黄主任介绍,这个男孩是去年暑假,在杭州周边地区游玩时下到河里游泳,游泳过程中可能呛到了,回去之后没多久,就觉得有一点头痛。当时到医院做过一次头部CT检查,没有发现什么异常。一直到今年年初,小威突然出现抽搐、头痛、发烧等症状,又到医院做了头部的磁共振检查,发现颅内有一大块像是肉芽肿的东西,大概直径有四五公分。我们通过基因测序及相关检测,最终明确是阿米巴原虫感染。

阿米巴原虫到底是什么?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检验医学部副主任陈定强在接受南方都市报采访中介绍,狒狒阿米巴原虫是三种可以感染脑部的阿米巴原虫之一,在淡水湖泊与土壤等中广泛存在,可能通过鼻腔和皮肤伤口进入人体,引起脑部感染。

狒狒阿米巴原虫导致后果严重,近三年在我国确诊过27例。

这种“狒狒阿米巴原虫”是目前已知的三种可以引起严重脑部感染的自由生活阿米巴之一,其他两种为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原虫和棘阿米巴原虫。

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原虫会引起原发性阿米巴脑膜脑炎,这是一种快速急性感染,其特征是大脑中出现坏死和出血斑块,从出现症状到死亡病程可能小于1-2周。

相比之下,狒狒阿米巴原虫和棘阿米巴原虫通常导致慢性但致命的肉芽肿性阿米巴脑炎,其发病和疾病进展较慢,病程可持续1-2月。这三者引起的感染在临床都非常罕见,但致死率都高达90%以上。

阿米巴原虫通过什么途径感染?

陈定强医生介绍,目前来看,脑部感染主要通过接触含有致病性自由生活阿米巴的水源(例如游泳池或温泉)或土壤中的寄生虫等,通过鼻腔、伤口、呼吸道等直接进入人体。

通过鼻腔是最常见的方式,但根据已有的病例来看,狒狒阿米巴原虫感染脑部并不一定需要通过鼻腔。

个别情况下,如果人体皮肤存在切口、溃疡或其他开放性损伤,狒狒阿米巴原虫可能通过这些损伤进入人体;也有报道显示,狒狒阿米巴原虫可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这可能发生在吸入寄生虫污染的灰尘或液滴时。

我国报道的27例狒狒阿米巴原虫脑炎患者中,有21例(77.8%)在出现症状前有皮肤损伤,可能是一种重要的感染途径。

医生提醒:

别让孩子在不干净的水中游泳

游泳时建议佩戴鼻夹

当前暑期临近,去海边、山溪等自然环境中玩耍时如何预防阿米巴原虫感染?要注意什么?

陈玉宇 摄

陈定强医生提醒,野外玩耍或旅游时要注意这几点:

1. 不要在温暖的死水附近从事水上活动,特别是如果水浅、低、流速弱;

2. 在可能被污染的水中参与活动时,捏住鼻子或使用鼻夹;

3. 在淡水、温泉和其他未经处理的热水体中游泳时,保持头部在水面以上;

4. 避免潜水和跳入停滞的淡水中,不要挖掘或搅动水体底部的沉积物;

5. 如果身体上有任何开放性伤口,尽量避免与水相关的活动。

最后,暑期外出游玩还要注意个人卫生,谨慎食用食物,注意饮水水源选择等,对于避免其他寄生虫感染也是有必要的。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