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证监会就《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业务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暂行规定》)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根据有关意见稿,约有15家券商或具备相关代销资格。
尽管个人投资者持有的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规模未披露,但据多位券商财富管理人士向记者表示,这个要求并不高。通常情况下,大中型券商大多都符合相关要求,有些券商个人投资者持有权益基金规模可能比要求还要高一些。此外,有券商财富管理人士表示,个人养老金业务为券商带来了更多潜在的长期资金性质客户,同时也要求券商进一步提高对客户的资产配置能力和服务水平。
东吴证券非银金融胡翔认为,银行、基金、保险机构将在养老产品设计、宣传指引上角逐发力。个人养老金投资基金将带来丰厚的产品代销费用,目前利好头部机构。尽管个人养老金缴纳上限是每人每年1.2万元,但由于我国人口数量基础庞大,代销规模仍不容小觑。此轮试点中符合条件的多为头部机构,具备较强的个人投资者服务、合规专业及稳健运营能力。银行、基金、保险机构将积极布局养老金业务,面向个人投资者推出多元化养老产品。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39家机构符合条件
上周,继传出券商参与个人养老金产品代销后,上周末《暂行规定》出台,让市场感受到了个人养老金市场化运作速度正在逐步加快。
根据《暂行规定》的相关要求,开展个人养老金基金销售相关业务的基金销售机构满足如下条件:1)经营状况、财务指标良好,最近4个季度末股票+混合基金保有规模不低于200亿元;个人投资者持有的股票+混合基金规模不低于50亿元;2)近3年无刑事处罚、重大行政处罚等;3)与基金行业平台完成联网测试;4)规定的其他条件。
根据中基协此前发布的公募基金每个季度末的销售保有量,如果仅仅按照最近4个季度末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保有规模不低于200亿元的条件,共筛选出39家符合条件的机构,涵盖18家银行、15家券商及6家第三方机构。
尽管代销机构并没有公布个人投资者持有的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规模,但设置的个人投资者持有的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规模不低于50亿元的条件,对券商的要求并不算高。
“头部券商达到这个要求肯定没问题。估计大中型券商都没有太大的问题,前20名之内的券商都能符合要求。”某中型券商财富管理人士微信上向记者表示。
某资深券商财富管理人士在电话中进一步剖析称:“从股票资产的角度来说,个人客户的资产占比会达到七成以上,交易量的占比会达到五成以上,那是因为大客户的高频交易比较多,机构这些占比会比较多。但是从基金的角度来说,个人客户应该是更多的占比只会更高,不会更低。”
开源证券非银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高超认为,银行、券商及三方领域的头部机构均有望获益。渠道方可以根据投资人申请提供相关账户服务,有利于独立完成个人养老金从开户到产品销售环节的业务闭环,预计个人养老金对于渠道端原有竞争格局影响不大。银行渠道在账户开立以及银行理财等多元产品销售上更加受益个人养老金政策。
高超预计个人养老金对渠道端初期的增量规模影响有限,但是个人养老金作为长期投资品,客户黏性更强,利于扩大品牌效应,衍生客户价值空间较高,利好排名靠前的渠道机构。
明确可投产品范围
和此前市场普遍预期的一样,率先纳入个人养老金产品的是养老目标型基金。
安信证券非银团队统计,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合计有43家基金公司的94只养老目标基金符合要求,合计管理规模711亿元,其中养老目标日期基金42只,合计规模133亿元,养老目标风险基金52只,合计规模578亿元。对标美国,ICI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养老目标基金已经2.23万亿美元,其中养老目标日期基金1.8万亿美元,目标风险基金达0.4万亿美元,且85%的养老目标日期基金由退休账户(IRAs及DC计划)持有,且管理人CR5/CR10分别达78%、92%。
《暂行规定》提出,在个人养老金制度试运行阶段拟优先纳入最近4个季度末规模不低于5000万元的养老目标基金作为可投基金产品,全面推开后再拟逐步纳入适合个人养老金长期投资的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债券基金、基金中基金和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基金,同时提出基金产品需要投资风格稳定、投资策略清晰、长期业绩良好、运作合规稳健,这也在试点初期为个人养老金可选产品提前设立了一定的筛选条件,明确可投产品范围。
此外,有券商财富管理人士表示,养老目标基金对个人养老基金是一个很好的资产配置的选择,同时培养个人长期投资的理念,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做科普推广。在前述资深财富管理人士看来,这些条件的设置相当于给了券商等代销机构一个牌照,有了牌照以后可以更方便来给客户做资产配置,就是增加一个资产配置的工具。券商代销要从卖方转为买方,卖方就是单只基金的销售,而买方是按照客户的需求给出一些资产配置的建议。本质上它其实就是一个服务抓手。
诚然,伴随着券商财富管理转型,快速增长的代销金融产品业务已成为券商改善经纪业务结构,以及实施财富管理转型的重要路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