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年来大幅震荡的市场环境下,部分私募创造了40、50倍的惊人收益,受到市场关注。对于这些业绩炸裂的私募产品,业内分析,背后可能有持股集中度较高、押注赛道投资,产品加了杠杆、规模不大等因素。市场不太看好这类短期业绩爆发力强的私募产品,存在较大市场、合规等风险,中长期业绩持续性存疑。不少私募认为,长期稳健的表现更重要。
40、50倍回报私募产品受关注
超高收益率哪里来?
【资料图】
今年部分私募逆势创造较高的正收益,深圳前海一家规模不到10个亿的私募,旗下代表产品年初至今已斩获26倍收益,7月创下超490%的收益率,成立不到两年总回报超过43倍;广州一家新晋百亿私募,其代表产品在今年一度回撤超45%,但后来却强势反弹,今年已取得超20%的正收益,而这只产品运行6年累计回报超过56倍。
睿亿投资研究总监熊林认为,私募产品业绩暴涨暴跌通常的原因:一是持股集中度较高,通常持有少数几只甚至是单只股票;二是大量运用高杠杆的衍生品工具,比如期货、期权以及融资融券等,相对来说规模小的产品使用这些工具效果更明显。
鹤禧投资表示,这类操作历史上曾经比较常见,主要是基金管理人希望用单支产品的优异成绩,实现大量募集资金的目的。操作方式有很多,比如用其他产品为这支产品“抬轿”,设置高额赎回费来刷净值,还有使用期权产品等,“这类产品通常规模就小几百万,所以操作上方法很多、空间较大。”
钦沐资产称,私募产品暴涨十几倍,波动又比较大,主要原因可能是部分产品设置了高杠杆或较为集中押注某一风口上的行业或公司。三希资本总经理兼投资总监张亮也说,背后可能是进行了期货、期权等高杠杆衍生品的操作。
但是,某资深渠道人士指出,这需要分情况看。比如前述广州百亿私募他们做过尽调,基本可以做业绩归因,表现突出,有几点:一是择时能力比较强;二是持股个股比较集中,三是可能加了杠杆,“新能源好的时候他们表现非常亮眼,差的时候波动也很大,尽管净值短期回撤大,但是回补起来也比较快、还会创新高,所以客户比较认可。选赛道、择时能力比较强的私募,有一定市场群体,规模也得以做大,对这类产品我们还是要有一定的尊重。当然对于投资者来说,适当性要做好,适合高风险偏好的。”
然而对于另一家深圳的私募,这位渠道人士坦言,其净值曲线难以归因,管理人也没有解释清楚收益的来源,“他们跟投资者说自下而上选股和选赛道,但是单月近500%的收益率没法解释,无法判断是否做到了知行合一。我们怀疑这家私募的产品规模比较小,还加了杠杆,而且持有人也很少。”
中植基金高级产品研究员胡飞分析,近期部分私募旗下多只产品今年以来业绩曲线呈现较为陡峭的走势,短期波动较大。此类产品业绩通常都是通过加杠杆或是集中投资等方式来实现,“在自身波动已较大的股票市场,加杠杆或是提升集中度进一步加剧了波动,但收益与风险永远是相辅相成的,投资者在认购此类产品时,需要对波动风险有清晰的认知。”
胡飞进一步表示,近年来市场的结构化行情相对比较极端,如果私募管理人押注某一赛道甚至个别个股的话,业绩表现可能就会非常突出,据私募排排网数据,有些私募可能两三个月就能获得3-4倍的收益,这类产品基本上都会因为杠杆或是集中度的原因呈现高波动的特征。
短期爆发力强产品业绩持续性存疑
私募更看重中长期业绩稳定性
业内人士对于这种短期爆发力较强的私募产品,未来业绩的持续性,并不是很看好。某资深渠道人士坦言,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广州还是深圳的私募,基本上都是盈亏同源的,如果押对了涨得很厉害,没有押对,回调起来也比较大。投资者哪怕是高风险高收益,也要给予一个充分的认知。
鹤禧投资认为,这种短期爆发力是没有意义的。这类产品,规模通常很小,且多为管理人自有资金,不排除只有一两百万规模,被这些操作吸引来的外部资金,很容易成为私募产品刷榜背后的“炮灰”。“通常来说,主流机构不会这么做,因为大家知道这种做法不可持续,也没有太大的意义。”
熊林表示,对于私募来说,应该在自身的能力圈内,在相对确定的基础上去寻求短期的爆发力,如果仅仅是加杠杆去博弈信息或者政策,难度较大,睿亿投资不提倡用杠杆去放大短期爆发力,因为杠杆本身是一把双刃剑,放大收益的同时也放大了风险。
星石投资首席策略投资官、副总经理方磊认为,短期业绩爆发力过强,可能是集中暴露在某一类行业或者风格之下,可能有很大的风险敞口。但均值回归终究会发挥作用,短期的爆发一般来讲不具有可持续性。“如果一只基金不具有持续稳定的超额收益能力,很可能是成立时间短、业绩具有偶然性,策略激进赌对了风口,或者加了过高的杠杆等原因造成的。”
张亮则称,追求短期爆发力无可厚非,但同时一定要在合规的前提下进行,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水平。“追求高爆发必然要承受高波动、承担高风险,从长期视角来看,业绩想要持续高爆发并不容易,典型如美国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产品高杠杆运作下,业绩连续爆发,但一次风险事件就让之前的业绩积累彻底清零。”
不少私募认为,长期稳健的表现更重要。熊林认为,私募的长期业绩还是取决于投资管理人在对行业和公司基本面长期深耕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把握投资机会,投资是一项长跑,而不是短跑,暴涨暴跌的业绩其长期持续性很难判断,对于投资人来说体验感也不好。
钦沐资产表示,公司追求的是长期稳健持续可增长的业绩回报,还是尽量避免过大波动,尽可能的减少回撤。公司努力为客户带来稳定的财富增值。
方磊分析,过去二三十年,A股沪深300指数的长期年化回报率约为10%左右,如果机构投资者能够稳定地获得5%-10%的超额年化收益,使长期年化达到15%~20%,对投资者来说是有不错的中长期投资价值的。“在判断基金真实的收益水平的时候,最好拉长到5年-7年以上,至少经历了1轮市场完整的牛熊周期,最好2轮以上的牛熊周期,尽可能磨灭运气成分的影响。”
产品暴涨打榜业绩持续难,
私募称投资应适度分散并控杠杆
中国基金报记者江右
近期,又有私募异常暴涨产品受到市场关注,更有暴涨过后大幅下挫,私募管理人出来道歉。由此,依靠净值暴涨“打榜”策略现象引发讨论。从过来情况来看,短期异常暴涨的产品,业绩往往难以持续,投资者面对此类产品也在趋于成熟理性,有私募和渠道都表示,做投资还是应当适度分散,尤其避免单票投资,以及高杠杆投资。
产品短期暴涨的持续性并不强
投资者也不断成熟理性
面对一些短期内净值暴涨引发关注的情况,三希资本总经理兼投资总监张亮:私募圈打榜是行业发展初期的阶段性乱象,随着我国投资者的专业知识不断积累、投资理念不断成熟,这些打榜手段也会渐渐失去市场。
睿亿投资研究总监熊林表示,打榜可能有利于私募提升短期的品牌影响力,但这类打榜产品的规模通常较小,策略也很难复制,并不能真实反应投资管理人的长期真实能力;对于投资人评估私募管理能力也会容易产生误导。
中植基金高级产品研究员胡飞表示,一般来说盈亏同源,暴涨暴跌比较容易在此类产品中看到,股票市场投资者常说:“一年翻倍者多,三年翻倍者少”,也正如我们所看到的每年私募冠军都在变,而年度私募冠军真正能成为市场头部机构的则少之又少。短期通过一些放大波动的方式可能会博取到较高收益,但要想获得长期可持续的业绩表现还是需要通过对产业以及个股基本面的深入研究,否则很可能就是昙花一现。
另一位从业多年的私募三方渠道人士也表示,近年来私募圈这类业绩非常突出的私募产品时常出现,但这些产品大部分是昙花一现,不能维持长时间的稳定性,背后的因为可能是其押宝式的高集中度的持仓导致,并没有很完整长期有效的一套选股交易逻辑。就导致了某些产品在暴涨之后也暴跌的现象。所以长期业绩和是否具有持续性就成了必须重点关注的一个点。
鹤禧投资则表示,公司在产品管理中,使用母基金来强调净值的一致性,并且我们所跟投的资金,也相对均匀的分散到产品里,确保跟客户利益一致。打榜这种特殊现象,如果没有监管的介入,未来仍将经常发生,毕竟绝大多数渠道和个人投资者无力甄别,很多人甚至会幻想自己能买到这样的产品。鹤禧投资认为,业内人很好判断,如果这么好的业绩,根本不用出来做资管产品,做好自有资金财富就要追赶巴菲特了。
钦沐资产表示,私募打榜,可能是为了吸引投资者的关注,未来随着投资者更加理性、市场发展更为成熟,大家会更关注私募团队的投资体系、投研实力和更长期的业绩表现。熊林认为,随着销售渠道的财富管理转型、投资者的专业度提高,这种特殊现象在未来可能会逐步淡出市场的关注,也不排除监管部门的出台政策加强监管。
上述三方人士也表示,虽然一般投资者对一些短期表现亮眼的私募关比较关注,但是投资体验却比较一般。不过近年来,投资者逐渐走向成熟,懂得通过合理的配置资产配置而不是交易,注重风险的分散性,让自身资产组合的风险收益曲线比单一类型更平滑,所以配置到不同的领域将是投资人的主要策略。
单票押注和高杠杆策略波动大
私募和渠道表示应合理适度
胡飞表示,私募行业是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管理人想要脱颖而出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有些管理人通过一些打榜产品的突出业绩表现来吸引一些市场流量也情有可原,但即使此类流量能变现也只是一次性的,最终想要在私募行业持续有所作为,还是要依靠管理人长期可持续的业绩表现。
胡飞认为,近年来投资者在选择私募管理人,越来越注重管理人长期业绩表现的稳定性与持续性,以及支撑业绩表现背后的公司治理情况与核心投研团队的背景,短期业绩当然也会是投资者关注的指标之一,但可能更多是吸引投资者了解的开始,如果仅有短期业绩最终可能也无法获得投资者信任。
有渠道人士表示,之前也遇到过短期业绩暴涨的产品,其中不乏规模小、投资集中甚至用杠杆的。因而对这类产品要先知道产品的规模,是否集中押注,是否内幕交易等等。同时对于产品业绩归因很重要,最近就有很火的产品,在尽调时发现投资经理说不清业绩归因,因而会规避这类打榜的产品。
熊林表示,对于爱心跳的私募,在控制回撤方面,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事前拟定投资范围和投资限制,规定杠杆率上限和单只个股上限,事中紧盯持有个股的表现和净值情况,事后净值大幅回撤时采取强制风控措施。
张亮也表示,长期来看,私募机构还是要更重视中长期业绩表现,控制回撤可采取对冲、控仓、分散化配置等手段。鹤禧投资也表示, 我认为可能还是需要持仓行业相对分散。钦沐资产也表示,在控制回撤方面,私募应该建立和不断优化自己的风控体系,增加投资者沟通,同时也要提前对极端的市场情况做出合理应对方案。
投资者选择私募时应多方考量
切勿因短期业绩盲目“上车”
中国基金报记者任子青
近期,一些私募机构因出现业绩暴涨暴跌的情况,引发市场热议。对此,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投资者逐渐趋于理性、走向成熟,风险防范意识显著提高,对于这类短期业绩表现突出的私募能够理性看待。建议投资者在选择私募时应当多方考量,在对管理人有较深入了解的基础上,选择与自身投资需求相匹配的管理人。
近年来投资者趋于理性
风险防范意识显著提高
虽然短期业绩非常突出的私募机构总是会吸引一些投资者的注意,但在中植基金高级产品研究员胡飞看来,随着社会各界对于投资者教育工作的有序推进,近年来投资者整体趋于理性,风险防范意识显著提高,对这类产品的关注度并不会太高。
胡飞表示,一般而言,投资者投资此类产品的体验可能不是特别好,本身此类产品的波动会比较高,投资者往往也是在高点进入,所以大多数投资者可能都无法达到预期的结果。这也提醒投资者不要太在意短期的业绩表现,在认购产品前也要充分了解管理人的投资特点与可能存在的波动风险。
此外,有渠道人士也坦言,从销售机构的角度来看,不会主动推荐这种短期业绩突然爆发的私募产品,因为售后压力会比较大。一般来讲,这类产品存在一定的周期性,业绩的持续性存疑,如果市场风格转换,净值压力会较大。但是对于一些专业投资者,他们可能会关注这类产品,因为他们对风险收益的考虑是比较理性的,能够接受高收益所需要承受的相关波动。
星石投资首席策略投资官、副总经理方磊强调,投资收益与投资者收益往往不是完全相等的,中间有不理性投资者买卖行为带来的投资损耗,因而星石一直认为,投资者教育是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一环。近年来星石也积极实践投资者教育,积极通过文章、视频、专题策划等方式努力提高投资者的金融知识和风险意识,传达自身投资理念,希望投资与理念传达双轮驱动,与投资者长期、持续的双向互动,提升投资者中长期投资体验,促进私募行业的良性发展。
三希资本总经理兼投资总监张亮也认为,做好投资者教育一方面靠私募机构持续传递长线投资理念,另一方面也需要投资者树立正确的业绩观,以平常心去看待短期业绩波动。
对于近年来投资者的变化,胡飞感受到,投资者一直在变得更加成熟,市场资金越来越多地向中长期业绩表现优秀的头部管理人集中。随着长期投资理念深入人心,短期业绩会逐渐被市场淡化,长锁定期的产品发行越来越多,未来这个趋势会变得更加明显。只有长期能在股票市场中表现优异并为投资者创造真正回报与价值的私募管理人才能得到市场的认可。
另外一位渠道人士直言,虽然投资者还未完全走向成熟,但不代表没有进步。例如去年不少投资者盲目跟风“冲入”量化,在量化出现了一波回撤后,现在投资者会在深入了解管理人的人才团队、策略迭代等方面的基础上,更加理性地选择量化机构或产品。未来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与发展,相信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能够做出理性的判断,客观看待市场波动。
投资者选择私募时应多方考量
中长期超额收益是重要衡量因素
“投资者在筛选私募管理人时,一方面应寻找与投资人在投资周期、风格等方面比较匹配的机构。另一方面,投资者也应当对公司核心团队是否稳定、管理人能否做到净值基本一致、基金经理是否跟投自身产品等方面有全面的了解。”鹤禧投资表示。
睿亿投资研究总监熊林建议投资者,选择私募时应当注意以下三点:一是私募基金的投资理念是否跟投资人的风险偏好相匹配;二是投资管理人的长期业绩情况,既要看长期复合收益率的高低,同时也要看所取得业绩的策略方法及其规模容纳性,是否存在规模大了策略方法失效的风险;三是私募基金的风控合规制度以及业绩回撤控制情况。
钦沐资产称,投资者应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投资目标的私募基金,尽量从长期回报出发,投资目标与所选择的私募基金能够有效匹配,对管理人能够有较深入的了解,才能获得较好的回报。
胡飞认为,投资者首先需要了解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与投资目标,去找到真正匹配自身投资需求的私募管理人与产品。短期业绩表现往往是在某一特定的市场环境下呈现的结果,建议投资者还是更多关注中长期业绩表现的稳定性与持续性,中长期业绩表现更能体现私募管理人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中挖掘市场机会以及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另外,业绩表现其实也是管理人投资理念与风格在净值上的映射,投资者在选择私募管理人与产品之前,也要真正去了解私募管理人长期以来坚持的风格,只有真正找到自己认可其理念与逻辑的管理人,投资者可能才会在市场波动中更从容的看待,从而实现自己的投资目标。
方磊也认为,长期超额能力是评价投资能力的重要指标。许多投资者在挑选私募时更关注绝对收益,然而绝对收益业绩有时只是一个表象,如果基金产品成立时市场点位低、时间点较好,那么其绝对年化收益会被拉高,导致在业绩归因时很难判断绝对收益究竟来源于市场本身上涨的贡献,还是基金经理的能力的贡献。所以,要想更全面地评价一家私募的投资能力,应当剥离风格、行业、运气等因素的影响后,拉长时间来评价其超额收益。
一位资深的三方渠道人士告诉记者,“目前权益类产品仍然是我们的重点销售对象,会向客户介绍私募机构的团队背景、管理经验、投资风格以及产品业绩等方面。对于那些风格过于激进的私募管理人,我们会尽量规避,尤其是线下销售的产品,其业绩一定是相对稳健的。”
该渠道人士进一步解释称,会对私募的过往业绩做很多的尽调和报告,无论是短期业绩还是中长期业绩都需要做归因,寻找超额收益的来源,分析收益是来自个股的选择还是突然押中了风口,是否有加杠杆等等,以此来体现出平台的筛选价值。业绩稳健的产品基本上都是在市场贝塔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配置或短期的交易获取额外的阿尔法收益,短期或异常的收益是不可持续的。
至于如何衡量短中长期业绩,鹤禧投资认为,中长期业绩更重要,但短期的持有体验决定了客户的赎回情况等,也需要管理人额外重视。
张亮指出,短期业绩波动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方向具有随机性,但中长期业绩主要受投资标的的成长性影响,所以选择私募还是要多参考其投资理念以及中长期的业绩表现。建议投资者选择那些投资理念成熟、长期业绩优异并且适合自身风险偏好的私募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