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培育人才的土壤足够丰沃,好苗子才会茁壮成长。各地脚踏实地推广国际象棋的点滴积累,最终将汇聚成竞技场上争金夺银的实力与底气

7月4日,2023年国际棋联女子世界冠军赛在上海举行,现任世界棋后居文君与挑战者雷挺婕将通过12盘慢棋一决高下。这也是继2000年女子世锦赛、2010年女子世锦赛、2018年女子世界冠军赛后,国际象棋史上第四次出现中国女棋手包揽冠亚军的场景。

两个月前,中国男棋手丁立人首次捧起男子个人世界冠军奖杯,几代国象人奋斗35年的“四步走”目标终于实现。如今,中国棋手同时将棋王和棋后头衔收入囊中,达成令人瞩目的新成就。国际棋联日前撰文表示,从默默无闻起步,到成为国际象棋界的主导力量,中国国际象棋的崛起之路值得认真研究。

作为一个非奥项目,国际象棋在我国的发展一度被贴上“小众”标签。谋求竞技成绩的突破,成为促进项目普及、扩大影响力的必经之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伴随谢军连夺棋后的步伐,很多孩子以她为榜样,走上了学棋道路。创办国象联赛,鼓励开设社会俱乐部,推动国象进校园、进社区……一套“组合拳”让国际象棋逐渐进入大众视野。

一项运动的可持续发展,不只在于金字塔尖的耀眼,更依托于金字塔底座的坚实。棋后之战多次出现“中国德比”,正是我国国际象棋事业扎根基层、精耕细作的缩影。在居文君的家乡上海,每年举办大大小小的国象赛事上百场,奉贤区海湾镇还在全力打造“国象小镇”。雷挺婕来自重庆,国际象棋在当地已成为很多中小学的校本课程,10个“全国国际象棋之乡”中有两个落户重庆。

培育人才的土壤足够丰沃,好苗子才会茁壮成长。各地脚踏实地推广国际象棋的点滴积累,最终将汇聚成竞技场上争金夺银的实力与底气。在目前各国前十名棋手平均等级分排行榜上,中国位列第三,整体实力跻身世界前列。随着越来越多年轻棋手在国际赛场崭露头角,中国国象后备人才梯队愈发呈现蓬勃活力。

竞技突破与项目普及的良性互动,激活了国象市场。更多人对国际象棋从陌生到亲近,进而参与其中,感受到智力博弈的乐趣。这样的可喜变化,源自几十年来国象界矢志不渝、厚积薄发的奋斗,国际象棋书写的中国故事值得广大小众项目借鉴。

《 人民日报 》( 2023年07月04日 15 版)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