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成都8月4日电题:三星堆玉器:绚丽文化长河中的相同“密码”
(相关资料图)
以玉通神、以玉礼天、以玉比德,中国玉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作为全国出土玉器最多的遗址之一,三星堆的美玉同样蕴含着中华文明的深厚基因。
2021年9月2日拍摄于四川德阳广汉市三星堆考古发掘现场7号“祭祀坑”的玉器。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玉璋、玉璧、玉琮、玉戈、玉凿、玉斧、玉瑗、玉刀、玉环、玉珠、玉管……走进三星堆博物馆新馆,美玉让人目不暇接,种类丰富、数量巨大、形式多样、美不胜收。
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朱亚蓉告诉记者,三星堆目前已出土玉器超过2000件。三星堆人以玉璋、玉戈、玉琮、玉璧等为重要祭器和中介,祭祀天地山川,沟通神祇祖先,承载着以玉礼天和通神的思想。
这是7月26日在三星堆博物馆新馆拍摄的玉器。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早在1934年,郭沫若在看过三星堆考古发掘材料后就认为:“玉璧、玉璋、玉圭均与华北、华中发现者相似。这就是古代西蜀曾与华中、华北有过文化接触的证明。”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展出的神树纹玉琮。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郭沫若对三星堆的“初印象”,在后来更多的发现和研究中不断得到证实。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副馆长、研究员王方研究认为,三星堆绝大多数玉器种类都是从中华大地其他区域文化中继承借鉴而来,共同汇成中国古代玉文化的绚丽长河,“玉璋的器形和纹饰受河南二里头文化和陕西石峁文化和影响,玉戈造型与河南二里冈文化、湖北盘龙城遗址、安阳殷墟、江西新干大洋洲商代墓葬出土玉戈相近,有领玉璧与安阳殷墟、江西新干大洋洲商墓出土的同类器物相似,绝大多数玉琮的造型特征具有典型的西北齐家文化风格。”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内陈列的玉器,不仅闪耀着多元文化风采,还显现着数千年前三星堆先民在继承借鉴基础上的独特创意。即使是这些“原创作品”,仍然包含着夏商周时期“以玉礼天”的文化内涵。
这是7月26日在三星堆博物馆拍摄的青铜龟背形网格状器。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新馆展厅里陈列的青铜龟背形网格状器,其设计和制作都是三星堆人的独创。椭圆形的青绿色玉石被装在一个镂空的青铜网格中,外有铜带缠绕,四角以龙头装饰。最新研究还发现,当年这件器物表面还包裹着丝绸。商周时期称青铜为“吉金”,如此精巧的“金镶玉”如同一个“月光宝盒”,藏着三星堆人敬献给神灵的珍宝,表达着三星堆人对神明的虔诚。
王方告诉记者,三星堆玉器基本出土于祭祀坑中。这些等级较高、制作精美的玉器,大都不是实用物品,而是与古蜀王国重要的宗教祭祀活动密切相关的礼仪性用器,具有礼神、祀神、通神的功用,这与中华大地其他同时期遗址出土玉器使用功能一致。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展出的三孔玉璧形器。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玉器在三星堆是非常重要的存在,有放在‘青铜盒子’里的,也有放在尊和罍里的。这些玉质礼器,和金器、青铜器、象牙、丝绸等稀有宝物一起,是虔诚的奉献,体现了三星堆人对玉的珍视。”王方说。
这是8月3日在三星堆博物馆新馆拍摄的玉器。新华社发(余嘉 摄)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孙华认为,尊、罍都是装酒的容器,三星堆人或许认为,美玉与酒香结合,可以将人类思想传递到上苍神灵。三星堆人的玉器种类、形态和玉器用法,都与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具有相似性,实证了中华文明既丰富多彩,又多元一体。
这是7月26日在三星堆博物馆新馆拍摄的玉器。新华社发(余嘉 摄)
这是7月26日在三星堆博物馆新馆拍摄的兽面凤鸟纹玉方座。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这是7月26日在三星堆博物馆新馆拍摄的玉璋。这是三星堆遗址目前出土最大的玉璋。新华社记者 童芳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