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湖北仔”的第二故乡

文/程华


(资料图)

李烈豹喜欢丰盛古镇。这种喜欢有别于当地原住民。用他的话讲是“类似于‘先结婚后恋爱’那种感觉。”

70后李烈豹是土生土长的湖北人。从武汉工学院毕业后,他进入一家国企,几年后下海到广东从事摩配销售,由是认识了重庆摩配商人林江。早年曾涉足文创领域的林江心心念念想做文旅开发,于是说动了李烈豹与他一同创业。

多方考察后,林江瞄准了“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巴南丰盛古镇:这里建于宋代兴于明清,自明末至民国时期一直是渝黔陆路交通中转站,也是涪陵、南川、洛碛等周边物资交流集散地,素有“长江第一旱码头”之称。“一脚踏三县”的特殊位置,南北八方商贩云集,既带来了各色商品也留下了各地文化。镇上八条老街呈奇特的“回”字型且首尾相连,禹王宫、一品殿、十全堂、刘家大院等不同地域建筑特色的老宅院与十余座保存完好的巴渝风格碉楼组成一个深邃而神秘的古镇世界。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火车、公路等交通日益发达,以马帮为主运方式的古道日渐冷清,小镇从此沉寂于大山的褶皱里,萧落于历史的烟岚中……“此地历史文化遗产丰厚,只需有人将它打磨出来!”

那是2011年,李烈豹初次随林江来丰盛。没有直达公路,车从东泉盘山绕水而来。沿途青山秀水、古木参天,清溪婉转、空气清冽,移步换景间仿如进了世外桃源。

踏入古镇街上,李烈豹的心陡然下沉。沿街建筑陈旧破败,许多穿斗木屋年久失修已成危房。脚下一个趔趄,他差点被青石板上的凹坑崴一跤。晌午时间,遍街难寻像样的馆子。

喜欢钻研古文化古建筑的李烈豹心头打鼓:这地方搞文旅得投入多少钱?

林江倒是气定神闲——莫看眼下冷清,“家底”厚得很。当然在商言商,生存发展是第一要务。你知道吧,区政府有意引资打造“农文商旅”一体化古镇,一条直达公路正在规划中。更重要的是政府不搞大拆大迁,一要留下原住民,二是顺应原建筑风格修旧如旧,最大限度赓续这里历史文脉与风土人情……

是啊,多少“古镇”迁走了原住民,徒留全商业化千镇一面的空壳。林江一席话让李烈豹的心渐渐活泛。老白干入喉,苦辣中一股豪情直冲脑门:“好,干!”

次年,古镇改造工程火热上马:全面整修、重点打造,加固旧房、撤换断裂的青石板……一切都是新的,一切看来还是“旧”的。2014年,由政府投资修建的公路从高速路口下道直达丰盛。2015年,焕然一新又古意盎然的古镇开街了。李烈豹就任重庆十全堂酒店有限公司经理。

地处古镇核心地段的十全堂也是颇有来头。它建于清朝,原为影星刘晓庆的外公刘道辅的商邸。刘道辅乃当地乡绅,其商邸也是商贾聚首的商会会馆。建筑融合江南与巴渝风格,推开两扇宽2.4米、高3米的铁包木门,院内青瓦白墙、飞檐斗拱,门窗上石刻雕花尽显旧时华贵。公司以十全堂命名,一借其知名度,二取自“志、智、勇、度、道、理、礼、义、贤、情”缺一不可之意。

酒店经营、管理、接待……李烈豹忙得脚不沾地。近在眼前的古镇,他还未及细细打量,直到一个初夏之晨,迎着天边第一缕霞光,在婉转啁啾的鸟语簇拥下,走在雨后微润的青石路上,他惊奇地发现,才六点多,一扇扇房门已经打开,一个个铺位摆得闹热又齐整:烟熏豆干、乡咸菜、怪味胡豆、土面、竹制品……记得刚来时,早上不到八点几乎看不到人呢。“以前鬼大爷来。如今游客多货好卖,人就勤快了嘛!”店主们笑着唤他“小李”“老李”,像招呼自家弟兄。

李烈豹驻足在“称心如意”制秤铺前。年逾古稀的王师傅正守着他那老得能当文物的工作台钉花星。拿长刀割一小段铜丝拍进星孔,手起刀落就是一星。老人,成堆工具,门前钉着“一丝不苟做秤,公公正正做人”的家训,一溜挂着的大大小小的杆秤,组合出一种悠远古朴的年代感。

丰盛手工制秤已有百余年历史,王师傅系第五代传人。刨木杆、下毫门、安叨子、砝码定星、钻花星……大到200公斤抬秤,小到以克计量的戥子秤,十几道工序无一不精细。早年红火时门庭若市,而今手工杆秤被各类电子工具取代,好在古镇开发给老铺子带来新机遇,王师傅转而制作收藏装饰型小秤,铜质、牛骨秤精致得让人爱不释手。“以前有人加钱喊我做八两秤,不得干!没了公平还做啥买卖。年纪大老眼昏花,可我心里亮得很!”

那天,李烈豹在铺子前站了许久。后来,他带朋友们去买秤,说秤里不但有手艺,还有人生道理。

工作之余他爱上了遛街。对于整日急火火浮躁不安的都市人,这种原滋原味的慢生活无疑极具治愈力。他泡在建于清朝的老茶馆里,呷着盖碗茶,听八九十岁“老古镇”聊许多没上书的前尘旧事。随便踱进那些酒旗招展的小馆,一边品尝石磨豆花、红烧肥肠、清蒸牛肉,一边与街上老少嬉笑怒骂纵声大笑。蜿蜒交错的市井深巷里,老字号“陈竹编”“邓土面”“田糍粑”……各有各的光阴故事。烦闷时,他爬上十字口碉楼极目四望,石板街、木板房、青灰瓦,一派古韵尽收眼底。天空辽远、青山如黛,有拖长尾的燕子掠过屋檐,有白鹭翩翩滑过山间轻雾。清风挟着花草淡香拂过耳际,也拂去了心头所有烦愁。

让林江和李烈豹特别欣慰的一件事,是他俩凭经营眼光盘活了一户人家的生意。他们走访时发现,一家祖传卖胡豆的门市改做烤酒了。“街上烤酒不少,市场需求量总是有限的,你得把祖传手艺捡起来,有‘独门冲’才能长远发展。”老板迷茫的心亮堂了,忙找外公拿回配方重起炉灶,如今胡豆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十多年了。李烈豹见证了古镇的变迁,比如,古镇荣获“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旅游目的地”“中国传统村落”“国家4A级旅游景区”等十几个国家级、省市级称号。比如,开发前街上仅售5000元的铺面,如今十几万人家也不卖。比如,一户祖传做手工豆干的,以前小打小闹只够糊口,而今成立了作坊,年收入上百万。“那感觉,像看着自己的孩子长大一样。”他也从风华正茂到年过半百,他的双胞胎女儿随他从湖北来重庆那年才四岁,俩孩子到学龄后就在镇上读完小学、中学,如今双双考上了大学。“政府给力,乡亲淳朴,于是我把家安在镇上,把根扎在了这里。”

每有重要客人到访,李烈豹会亲自担任导游兼解说,一口略带粤味的普通话在满街重庆方言中显得尤为特别。镇上几十处景点、无数老字号店铺、许多店面里的生动面孔,他都能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在他心里,这片不过69平方公里的山川土地,大得能盛放人的梦想和整个世界。丰盛、巴南、重庆,就是他深爱的第二故乡。

(作者系中国作协会员)

版面欣赏

编辑:朱阳夏

责编:陈泰湧

审核:冯飞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