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资料图)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一首诗成就了一个中书舍人,中书舍人虽说算不上大官,但可上达天听,起草中书省的诏令,参与机密,权力还是不小的。这个被成就的中书舍人就是诗人韩翃,那首诗就是《寒食》。
这首《寒食》是一首七绝。之所以能受到唐德宗的青睐,是因为白描写实,刻画皇室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唐代对“寒食”更是重视,皇帝会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皇恩。
“春城无处不飞花”,春日的长安,春意融融,笼罩全城。开篇就用了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的加强了语气的肯定效果。更有效的烘托出全城沉浸于春风春光中的盛况。一阵和风吹来,全城花雨纷飞。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无私的吹入御苑,苑中的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寒食东风御柳斜”,飞花斜柳,城中宫中,春风里是没有贫富贵贱,远近亲疏之分的。前两句很显然是白天的风光,对皇都长安落英纷纷和皇宫园林柳絮飘飘的迷人春景盛赞有加。不管是“飞花”还是“柳斜”都有赖于“东风”之力。如“东风”无力,那么百花尽残。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既然已经开始“传烛”,无疑已经进入了黑夜。随着蜡烛的燃烧而飘起的袅袅轻烟,此时显得格外惹眼。这既显示的是皇帝的专宠,又表明了身份地位之显赫。显赫到什么程度呢?在这个天下禁火的“寒食节”,只有“五侯”秉烛,还是皇帝亲赐的蜡烛。这里的“汉宫”和“五侯”是借古讽今的写法,实际上韩翃说的是当朝的朝廷和皇帝的近臣。
宫中传火的仪式原本是宫中取火以赐近臣,再传递民家。表示虽然禁烟火,皇帝心中还是有黎民百姓的。禁烟火同时也是提醒所有大臣一定要“记住”有功而不受禄的介子推高尚。到了中唐以后“传火”的意味就发生了变化。皇帝身边受宠的宦官成为得到蜡烛的主要群体,这也成了宦官炫耀的资本和欺凌百官的依仗。
在寒食这样一个本该漆黑一片的夜晚。只有那几个受宠的近臣家中,烛火通明,轻烟缭绕。多么辛酸老辣的讽刺,多么巧妙含蓄的手法。就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寒食节”,窥一斑而见全豹。
韩翃仅仅用了两句借古的诗,一件传烛的事,就对皇帝的厚待亲信近臣和近臣的可憎面目暴露无遗。这是不是韩德宗提拔韩翃的原因我们无从知道。我们只知道这就是这首诗在当时及后世广为传唱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