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 杜 倩 尕玛多吉

很多人千里赴藏,只为听藏戏一声吼。

西藏山南乃东区扎西曲登社区的雅砻扎西雪巴藏戏是最古老的一支,如今是西藏重大活动中出现最多的开场节目,也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相传久负盛名的雅砻扎西雪巴藏戏是藏戏开山鼻祖唐东杰布经过雅砻河畔时,来到现在的扎西曲登社区,创建的一种新的藏戏表演方式。

黄脸须白的大面具,气势磅礴的舞姿,抬腿、伸手、嬉笑、哭泣的演绎表现力,在西藏山南乃东区扎西曲登社区的藏戏传习所,观看雅砻扎西雪巴藏戏成了游客的必备“打卡”内容。

过去的扎西曲登社区由于基础设施落后加上缺乏宣传,一度“养在深闺”不为人知,村里的藏戏队也只能靠着政府补贴生存。近年来,社区深入挖掘藏戏资源,将非遗符号融入人居环境建设中,打造出藏源文化、民俗旅游等一大批品牌。环境美了,腰包鼓了,非遗文化也带到了各族人民面前。

在扎西曲登社区大门的不远处,“藏戏第一村”“扎西雪巴传统村落”的标识引人注目。

未进社区,“唉哈哈哈”的戏声便传到了人们耳边,原来是社区广场的LED高清屏正播放着传统藏戏片段,社区工作人员还会根据群众需求放映民族歌舞、原创歌曲、特色服装秀等文艺节目。

“不止这些,你瞧我们灯杆、街道指引牌、垃圾桶、树上、墙上、窗户上,随处可见雅砻扎西雪巴藏戏黄面具的标志,社区还用了八大藏戏《诺桑王传》经典人物命名了巷道呢。”社区居委会主任、非遗传承人尼玛次仁告诉记者,雅砻扎西雪巴藏戏不仅是表演,更是吉祥的象征。连村里的孩童,也会用藏语说出戏中角色的名字,藏戏已然成了社区生活的一部分。

为充分利用藏戏文化资源,2019年乃东区委区政府结合昌珠镇全国历史文化名镇5A级景区打造,将扎西曲登社区列为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又通过整合本级财政投资3000万元和武汉援藏资金2000万元对社区实施了人居环境提升项目,通过对居民住宅升级,推出了“藏戏第一村、高原慢生活”的特色民宿群落。

31号民宿、32号民宿、33号民宿……排号加上户主姓名、联系电话与星级评分,这是扎西曲登社区藏家民居改造后的民宿。

走进33号民宿业主白玛家,客厅内部两层开放式楼层别有洞天。门一侧的藏戏服饰柜引得记者驻足停留。

白玛介绍:“社区居民住一楼,游客住二楼,民宿由社区统一进行管理,每个民宿根据房主的喜好,装修都不一样,但床的大小都是统一规格。咱们二楼卧室的黄面具藏戏小挂件、抱枕、床旗等软装用品都是镇里为我们购置的。”

“一开始,游客还没那么多,为了吸引更多游客,我们社区党总支对接了拉萨、山南等地旅行社,达成合作协议,社区民宿旅游产业才逐渐做大做强,从刚开始的7户22床,发展到现在的78户630床,民宿经营者达到全村户数的59%。”尼玛次仁说。

随着民宿数量的增加,民宿之间在服务质量上产生了良性竞争,游客也对民宿的体验感有了更细致的要求。

为此,社区深入开展民宿经营者国家通用语言和旅游服务技能培训,探索出符合社区实际的民宿硬件建设标准、基本服务标准、卫生管理标准、民宿星级评定挂牌和宾客意见反馈等经营管理制度,组织民宿办理健康证、民宿经营许可证,规范民宿运营,不断更新藏戏团文艺演出节目、提升演出质量水平。

依托旅游带来的人流量,社区超市、茶馆、藏餐厅等业态也逐步得到了发展。

“在旅游旺季,社区还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非遗项目展示活动,前来旅游住宿的游客可在传习所学习体验藏戏,我们每天表演的时候,也会跟游客互动。”藏戏队队员索朗央金眼角满是止不住的笑意。

此外,社区还积极开展了各民族之间结对帮扶、共度节庆、互交朋友等交流活动,当地群众和游客通过微信建立长期联系,每逢佳节致以节日问候,互寄家乡特产。

2021年,江苏1名教师游客主动向社区申请免费为周边学生开办教学班,安徽2名游客与民宿业主建立了浓厚感情,给民宿业主在内地上学的小孩提供了资助。这一充分体现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爱心故事通过各级各类媒体平台进行了宣传,进一步扩大了扎西曲登社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为吸引各地游客前往扎西曲登体验民俗文化,感受藏源风土人情,社区还引入对口支援省市旅游龙头企业,先后在拉萨、武汉、合肥等地举办旅游推进会。

截至目前,扎西曲登社区共计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创收400万余元,其中民宿增收260余万元,社区集体经济增收50余万元,藏戏收入70余万元。

推荐内容